来源:周口市西华县司法局 2023-07-16 08:34
7月16日,箕子台司法所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面绣有“公正执法 热心为民”的锦旗送到司法所负责人李亚东手中。
“要不是司法所调解员给我们帮助热心调解,我一个女人家还真不知道咋办哩,是你们给我主持了公道,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是纠纷当事人李某面含感激之情说出的肺腑之言。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家住西华县箕子台街道办事处唐宋岗社区的李某与丈夫结婚后育有两女,日子还算红火,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于六年前因病去世,撇下她和两个上学的孩子。李某丈夫兄弟两个,排行老二,结婚时父母分家,兄弟二人各分得一处宅基地、一处方片地。公公有大儿子赡养,婆婆有二儿子赡养。二儿子去世后,李某带着俩孩子和婆婆在县城租房子居住,做小生意养家。婆婆看到儿媳妇既拉扯两个孩子又要住生意、确实不易,不愿再随儿媳共同生活,想回去和老伴一起生活。大儿媳王某听说婆婆要回来,自然心理不乐意。因此妯娌俩因老人赡养问题产生分歧和摩擦。从此互不来往、不联系、不说话。直到今年七月初,李某回老家看到自己家的方片地上载的树被挖掉了,现种的是玉米,很是生气,怀疑是大嫂种的。随即找其嫂子理论“土地使用权是我的,你为啥不打招呼种我的地”。大嫂说“我没有种你的地,是老公公种的”双方产生误解,直至矛盾升级、双手相互对骂,居委会多次调解未果,居委会邀请司法所共同进行调解。
接到居委会求援,箕子台司法所负责人李亚东带领陶平原、高计雷两位专职调解员,赶扑一线,展开调查、走访取证,指导居委会干部,依法履职。同时利用“面对面”“背靠背”的调解法,给双方当事人讲述《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村规民约”及血缘亲情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复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明法便理,使她们各自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双方都惭愧的低下了头,平静的接受调解员的劝说,遵守风序良俗,承诺今后不会再发生不愉快的事。
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双方达成共识,李某因常年不在家,其方片地有公公种植管理,收入归公公所有,土地使用权归李某所有。公公有大儿媳赡养,婆婆仍有李某赡养,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妯娌双手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调解结束后,妯娌俩手拉手走出司法所。中午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叫上公公婆婆在县城一家饭店吃上了一顿迟到的全家团圆宴,公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