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华:乡野文化味正浓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6-13 09:50

525日,河南省西华县西华营镇文化站院内一曲《丁郎认父》轻柔婉转、唱腔悦耳,让前来观看的村民听得如痴如醉。

“我们每周二、周六下午都会举办戏迷汇演,演员多以镇文化合作社的戏迷为主,不时邀请名家名角助演,着力为周边乡镇留守老年人、戏曲爱好者提供戏曲文化服务。”西华营镇文化站站长张进卫说。

每年春节过后,西华营镇都会举办接地气、聚人气、扬名气的民间文化艺术节,今年已是第七届。节会期间会举办书画展、舞龙舞狮舞蹈表演、唢呐演奏、戏迷打擂等活动,当地22支民间文化艺术队、11支唢呐队、23支广场舞队、2支舞龙队、3支舞狮队、15支腰鼓队齐上阵,场场“文化盛宴”精彩纷呈,吸引十里八村的群众前去观看、参与。

文化火、群众乐、惠民生,离不开建强基层文化阵地、完善文化服务体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加持。西华营镇累计投入百万余元,高标准建成总面积320平方米的镇级文化站,含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7间活动室,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获评“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触角下延,重心下移,西华营镇打造村级文化活动小舞台、小广场,实现31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镇级文化站与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传播室、党员活动室、农村远程教育室的联动机制,发动老党员、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等担任管理员,确保文化活动阵地有序运转,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共享共促作用。

“我们坚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每届民间文化艺术节都会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协、省书法协会、省戏曲文工团的专业人士莅临现场对活动进行指导,提高活动含金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西华营镇镇长寇军才说。

有活动阵地、有联动机制、有专业指导,西华营镇文化队伍发展迅速,文化惠民活动高频多彩,文化传承丕振有方,被誉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去年以来,西华营镇组建的71支民间文化艺术队,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演出146场次,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其中,舞蹈、书画活动口碑声名远播,已成为当地特色文化品牌。

在西华营镇,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悄然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爱党爱国、崇德向善、重义守信、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明乡风、民风、家风愈加醇厚。去年,全镇涌现出“好媳妇”“好乡贤”“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140余人(户),乡野传统文化成风化人的作用愈加凸显。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文化可以铸魂、化人、兴业。西华营镇在文化振兴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因此,西华县依托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及活跃于乡间的传统文化优势,探索性建成黄桥乡裴庄村美丽乡村文化合作社、聂堆镇埠口村民间艺术文化合作社、逍遥镇胡辣汤饮食文化合作社等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功能各异的“特色文化赋能型”乡村文化合作社72个,发展社员2860余名,拥有各类文艺队伍537支,让乡村文化“热辣滚烫”起来,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推动文化技艺传承、增加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潮涌般的动力。

(作者:本报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夏振华)


责任编辑:小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