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宗教场所法治建设,提升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的法治观念与法律素养,5月25日,娲城街道联合平安办、司法所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民法典进宗教场所”普法宣传活动,活动走进福音堂教堂,为现场人员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租房合同怎么签才避坑?”“婚姻财产怎么分?”“遗产继承有哪些新规定?”等一连串贴近生活的提问此起彼伏。工作人员聚焦民间借贷纠纷、交通事故纠纷、高空坠物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频法律问题,采用“典型案例+法律条文+通俗解读”的模式进行以案释法。 详细讲解借贷合同订立的关键要素,强调合同履行过程中需保留交付凭证(如银行转账记录、收据等),提醒群众关注利率合法性,警惕高利贷风险。围绕事故责任认定依据,介绍事故处理流程,强调保存现场照片、监控录像、医疗票据等证据的重要性,为群众在遭遇事故时如何依法维权提供清晰指引。并对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时,责任人的认定规则,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杜绝高空抛物陋习。
现场人员发放《宪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手册,手册内容涵盖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民事主体、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法典核心内容,同时辅以简明案例和漫画图解,便于群众理解掌握。此外,还发放了印有法治标语的围裙、环保袋等法治宣传品,将法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实现普法宣传的常态化渗透。据统计,活动现场共解答法律咨询20余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品500余份,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此次“民法典进宗教场所”普法宣传活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案例解读、资料发放、互动答疑等多元形式,将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精准传递到宗教场所和信教群众中,有效增强了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对民法典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现场群众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更深刻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后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