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第12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
来源:西华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10-08 17:35
字体大小:【 打印

尊敬的冯蔚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全县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改善,公共卫生领域初步建成了体制机制较为完善、操作运行趋向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基本情况

(一)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74个,开放床位5024张,其中三级医院2个、二级医院4个、一级医院民营医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451个、个体诊所(卫生所)1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分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计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67个,注册护士2424人,在职乡村医生944人。全县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长,基层医疗卫生硬件设施显著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形成了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立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覆盖。

(二)疫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合力推进原则,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康教育,居民防病治病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完善传染病防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畅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平台,严格执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制度。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了信息报告的动态化、实时化管理。三是提升疫病监控实效。建立了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县级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联动、覆盖全县、功能齐全的三级防控网络,实现了网络直报。

(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并强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为牵头单位,组建了2个医疗共同体,对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接管、整合,全方位深度实施能力提升帮扶,通过医疗资源、人员、技术、服务“四个下沉”,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专科建设、远程医疗等方面给予乡镇卫生院大力支持,构筑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县乡村一体化、同质化发展格局,促进就医秩序更趋合理。

(四)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县综合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县妇幼保健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中医妇科;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9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中医馆。家庭医生均可以提供中医药及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促进居民家庭学中医、懂中医、用中医。逐步形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以县中医院、县中医骨伤科医院为依托,通过临床跟师、巡诊带教、学习交流等方式,加强了继承人培养,促进了全县基层中医药人才传承发展,让优秀的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惠及群众。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500人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6项。发放《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力的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不断加大。继续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培养继承人20名。组织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共培训420人。全县现有周口市名中医3人、周口市基层名中医3人,培育开展“中医+养老”特色“医养结合”服务,“中医药”参与医养照护老人,进一步促进了中医和养老事业融合发展。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县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和中西医并重,推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布局更加平衡、中西医发展更加协同、防治结合更加紧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和便利性显著提升,推动形成“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二是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统筹推进人才、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理念,推动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入落实县级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职责任务,加快实现岗位、经费、药物、信息统一管理,切实推进人员、技术、管理、服务下沉,形成以城带乡,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和医疗卫生延伸服务全覆盖。

(二)补齐短板弱项,筑牢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网底。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以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为抓手,加强慢性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病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县级医院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服务能力,实现群众一般疾病就近在县域内诊治。二是加强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应急处置、综合干预等核心能力,强化应急物资更新储备,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坚持医防融合,推进医养结合和中西医协同发展。一是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医药防病治病、中药制剂、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广大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二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建立覆盖中西医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实施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将中医诊疗质量保障情况纳入医院评审标准,充分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和服务,合理布局医养服务网络,完善医养服务标准规范,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等项目争取,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医养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医养业务协作机制,促进医养服务有序衔接,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四)加强健康教育,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以重点机构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敢于运用绩效分配机制,制定既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又能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绩效工资制度。三是深化医教协同,遵循医学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发挥我县中医药优势,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引、育、管、用”政策,强化引进人员培养,发挥师承教育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独特作用,加强公共卫生、全科医学类复合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符合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和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感谢您对县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10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0394-7731666

联 系 人:张江

抄送:县政府督查室(5份)


责任编辑:西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