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艺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提案收悉,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有关股室、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现就您的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为巩固集中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2024年以来全县持续深入实施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全面整治。紧紧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总目标,以农村生活垃圾清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破解难题,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落一村,不留死角,并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实地督导,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期整改,对存在问题较多、长期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约谈问责,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动员群众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以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抓手,因情施策、多措并举,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发动乡贤和群众开展捐款、捐物、捐力“三捐”活动,推广群众参与“五分钱工程”和积分兑换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县级抓推动、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乡村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县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工作指导,督促任务落实。开展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全县84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105个行政村达到环境示范村标准,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7个,被评为全市人居环境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重点县。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从村规民约入手,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正面引导反面教育,增强卫生意识、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家园意识,动员大家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及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懂易学的方式,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集中整治行动,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掀起全民关心、自觉行动、全员参与的热潮。通过宣传教育,公告栏、广播等传统宣传方式开展垃圾管理和垃圾分类等专题活动,再结合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在网上宣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营造了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组织宣传活动 132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村居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目前,在全县选择基础设施好、群众素质高的5个乡镇的5个行政村示范村(红花镇龙池头村、黄桥乡裴庄村、迟营孙庄、大王庄刘草楼、皮营邝桥),设立垃圾分类试点,进行农户自行分类,村保洁员分类收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从乡村振兴统筹整合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健全长效运作机制。各乡镇办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固定的清扫保洁队伍,规范设置4945个垃圾收集点位,科学规划39条垃圾收运线路,通过大数据应用、网格化管理、实时性调度,实现“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监管,确保垃圾处理率达到100%。配备大型压缩式垃圾清运车80辆、小型垃圾清运车4375辆、垃圾桶2.3万个,设置垃圾分类点15个、可回收物存放兑换点30个,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平台公司清运、首创集团处理”的乡村环卫体系。建立起环境卫生日常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有人管、有经费、有制度、可持续,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成果巩固好、维护好,确保问题不反弹。截至目前,共打造美丽宜居村80个、环境示范村200个、整治达标村320个。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4年,全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拉高标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多措并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鼓励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管护。深入开展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改善维护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识。
二是探索建立费用分担机制。探索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民适当付费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推动建立生活垃圾污水服务费市场化机制。
三是加大支持保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完善支持政策,简化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手续、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备等农村人居环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请您以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