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作者:(西华县人民政府)
来源:县地方志
发布时间:2021-02-23 11:04
字体大小:【 打印

  西华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黄淮平原中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位于东经114°05′—114°43′,北纬33°36′—33°59′,东及东北界淮阳、太康两县,南临川汇区,又隔沙河与商水相望,西连郾城、临颍、鄢陵三县,北和扶沟县毗邻,东西长57公里,南北平均宽2l公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高度在47.8—55.8米之间。

  境内有沙河、颖河、贾鲁河、鸡爪沟、双狼沟、清流河等14条骨干河道,俗称“七沟八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质经市、县水利局、环保部门联合检验合格,无污染现象,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大型工业生产项目及生活用水需求。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水量750mm,平均日照时数1971小时,无霜期224天,最大风速10.6米/秒。

  西华属三类建筑场地,地耐力为15—20吨/平方米,土层结构稳定。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地震烈度5°,建筑物应按5°抗震设防。

  2022年,西华县气候特征是:气温正常,日照正常,降水偏少。年内有暴雨、高温、大雾、冻害等天气发生。

  气温:本年度县平均气温为16.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15.2℃)偏高0.8℃属正常。

  水系水资源:西华县入境水均属淮河流域的沙颍河水系。具体划分为三个流域,西部为沙颍河流域,其支流有柳塔河、南马沟、北马沟、乌江沟、鸡爪沟、清泥河、鲤鱼沟、清流河、重建沟等,排水面积518平方公里,占县境内排水面积的43.8%;中部为贾鲁河流域,主要支流有双狼沟、七里河等,排水面积160平方公里,占县境内排水面积的14.9%;东部为新运河流域,主要支流有洼冲沟、清水沟、黄水沟等,排水面积394平方公里,占县境内排水面积的36.8%。县境内总排水面积10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8%。多年平均年过水总量为36.65亿立方米。按利用率5%计算,年平均可利用过境水1.83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西华县地表水资源主要靠降雨和上游外来客水。多年的自然降水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降水总量8.8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38.31亿立方米。地表径流表现特点为径流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与降水分布一致,径流多集中在夏秋季节的雨季。

  【地下水资源】西华县县内地下水储量比较丰富,埋藏较浅,补给容易,水质较好,便于开发利用,宜于发展井灌。据抽水试验,全县平均单井出水量59.8吨/小时,其中,贾东区62.5 吨/小时,贾西区61. 5 吨/小时,颍西南区55.4吨/小时。从单井出水量看,三个区浅层地下水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富水性能不同,贾东为大水量区,贾西属中水量区,颍西南属中小水量区。

  由于浅层水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渠入渗、人工开发及潜水蒸发等因素影响,其类型为入渗-蒸发型或入渗-开采-蒸发型。因7~9月份雨量集中,地表入渗加大,开采量减少,地下水开始回升,到3月春灌以后,水位又开始下降。实测资料证明,县内地下水位11~12月为最高时期,6月份是最低时期,水位变幅在0.5~1.2米,按水均衡法计算,西华县多年平均地下水综合补给2.21亿立方米,消耗量1.99亿立方米,余0.22亿立方米;旱年补给量1.64亿立方米,消耗量2.51亿立方米,缺口0.87亿立方米。

  西华县由于受沙、颍河冲积和黄河泛滥的影响,土壤种类较多,交错分布。特别是在解放前长达九年的黄水泛滥期间,水量年际间变化很大,加之上游修堤筑坝,村庄、林木和局部缓岗阻水,黄泛大溜流向变化无常,使土壤分布较为复杂。

  1、逍遥以东黄泛区的土壤分布概况

  逍遥镇以东包括西夏亭、艾岗、叶埠口、黄土桥、红花集、李大庄、迟营、大王庄、东王营、聂堆、清河驿、东夏亭、西华营、田口、皮营、华泰、昆山、箕子台、娲城等14个乡镇和5个办事处以及五二农场和县农场。主要分布着黄潮土,面积达61000公顷。砂姜黑土、盐化潮土和褐土化潮土面积很小。

  2、非黄泛区土壤分布

  非黄泛区包括址坊、奉母和逍遥三个乡镇,有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三个土类。潮褐土、灰潮土、砂姜黑土三个亚类。二潮黄土、灰沙土、灰淤土、灰质砂姜黑土和灰质黑老土五个土属,黄土、灰质沙粘壤土、矿腰沙淤土、灰底壤淤土、灰质深位中层砂姜黑土、灰黑土、粘质厚复灰质黑老土、和粘质薄复灰质黑老土等9个土种,其中:褐土类面积7600公顷,砂姜黑土2785公顷,潮土1880公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