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老大”高保才

来源:经济生活 2024-11-26 08:43

“我上山是虎,我下海是龙,我在人间是堂堂的大英雄。我挥手起雨,我舞动生风,看我东方升腾的中国龙......”一首振聋发聩的《中国龙》,唱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豪迈气魄。

千百年来,无论天涯海角,凡是有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铿锵的锣鼓声阵阵,威武的“龙”腾空而起,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舞“龙”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西华县有一位舞龙人,他叫高保才,今年刚刚36岁,是西关舞龙会的现任“龙头老大”,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代表性传承人。

西关舞龙有着百年的历史。在西关长大的高保才,从小就喜欢这个既有声又有型的玩意儿。每年元宵节,舞龙会在县城大街小巷表演时,他就在后面学。看着、比划着,慢慢地,他对舞龙萌发了兴趣。1999年,12岁的高保才考入西关中学。征得父母同意,他加入了西关舞龙队。

2007年高保才参军入伍,在部队是个文艺兵。吹过单簧管,拉过二胡,还学过川剧变脸。但他心里最惦念的,还是那个让他心心念念的舞龙梦想。

2009年,刚退伍的高保才就立即加入了舞龙队。他坚持苦练基本功,很快也从普通的队员成长为手牵龙首的“龙头老大”。并带着舞龙队,连续两年摘下县元宵节文艺大赛的一等奖“桂冠”。

20133月,舞龙队的3位老会长,特意把高保才叫了过来,让他把会长接下来,并再三嘱咐他,要把西关舞龙队的龙舞传下去。

“除了一套龙头、龙杖、锣、镲老物件外,还有舞龙会欠人家的1500元道具款,而我直接面临了三大难题。”提起往事,高保才历历在目。

没窝、没钱,他咬咬牙自己克服。缺人,着实给刚刚主事的高保才上了一课。尽管连续几年屡屡夺得全县比赛桂冠,可是每次找人配班子,都让他累得筋疲力尽。没有人,再好的技艺也没法展示!

而在西关箕子庙里无意间看到的另一幕,更加坚定了他传承技艺的决心。那是一个高保才小时候最爱的“小鬼摔跤”艺术,道具静静的躺在庙堂的一角,蒙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原来的老玩家因病离去,没有传承人,一个好技艺失传了。更让他汗颜的是,从媒体上看到,同样的“小鬼摔跤”,国外却玩的溜熟。

“舞龙都是吃的年轻饭,年龄稍大就要退出。有段时间,保才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外出务工说走就走了。余下的也都接近老弱病残。”舞龙会的老管家田献最了解内情。

201712月,县城管局找到高保才。为活跃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想成立一个舞龙队,聘请他做主教练。高保才高兴的合不拢嘴,没讲任何报酬就答应了下来。

“在保才的耐心指导下,我局舞龙队在2018年全县民间文艺大赛中一举夺魁,获得了唯一的特等奖。2019年再次夺冠,并在全市大赛中也获得了特等奖。”时任西华县城管局局长的陈鹏提起来非常激动。

2019年,了解到教育系统正在开展“一校一特色”活动。高保才突然有了“龙舞进校园”的大胆设想。通过和县实验中学沟通,取得了校长徐晓华的大力支持。从此,高保才就成了实验中学学生的“义务”主教练。

“高老师是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也很繁重。为了做到工作、学习和培训三不误,他就充分利用了学校中午1个小时的课间休息时间。看到他每天带着同学们强化培训都生龙活虎的,哪知道他为节约时间都是饿着肚子来的。”校长徐晓华对高保才非常钦佩。

高保才美滋滋的算过一笔帐:3年内,仅实验中学就有1500名“弟子”。而且,无论“弟子”们毕业后的去向如何,他厚植的这块“沃土”,发展的这群“铁杆”粉丝,必将是舞龙事业生生不息的力量。

西关舞龙会的龙身全长36米,共分13节,重40余斤。同时需要13名青壮年男子才能舞得动。为了减轻同学们的体力消耗,高保才对舞龙道具进行了大胆革新。龙身减为9节,长度和重量也减少了将近一半,使同学们舞龙时更能轻松自如,灵活多变。

“今天吃过中午饭,高老师教我们学习摆龙,都是开开心心的,忘记了疲倦。舞龙真好,不仅让我们健壮身体,还可以成为龙的传人。”这是七三班同学邵康写的舞龙感悟。

经过高保才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不到一个学期,他就训练出了200多名优秀者,又从中选出99名杰出者,组建了9个舞龙队。

2019年底,受“国华影视基地”邀请,高保才和“弟子”们专程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参加表演。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尽管这次河北之行与疫情擦肩而过。但是,首次在大舞台上表演,也让高保才和“弟子”们大开了眼界。

2023年,西华县元宵节民间文艺大赛现场,高保才带着实验中学舞龙队的“弟子”们闪亮登场。在“龙头老大”高保才的指挥下,九条巨龙一会儿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一会儿蛟龙摆尾、九曲十回。观众席上,掌声一阵接着一阵,喝彩声此伏彼起。

这次大赛中,实验中学舞龙队获得了特等奖。高保才培训的另一支舞龙队,“清河驿舞龙队”也获得了一等奖。

光阴荏苒,高保才与龙共舞已走过了24个年头,也当了13年的“龙头老大”。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栉风沐雨,让他对舞龙有了更高的认识。

“与各地舞龙届朋友们合作交流,发扬光大舞龙文化是我最大的心愿。把西关舞龙队舞红周口,舞出河南,舞遍全国,舞向世界,这是我最大的梦想。”高保才信心十足地说。(王宏伟)

 


责任编辑:小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