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06-25 10:20
西华县百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京颖”吊西瓜,一个个饱满翠绿。由于该西瓜肉质脆嫩,口感好,糖度高,品质极佳,深受消费者青睐。
西华吊西瓜风靡全国,成为众多食客的味蕾享受。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巴富强 通讯员 青俊 文/图
6月22日,晨光初照,西华县百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迟红旗已来到合作社,在大棚间穿梭忙碌。“150座大棚的吊西瓜已全部销售完毕,现在得抓紧‘闷棚’,做好杀虫杀菌和土壤生物菌补充。”迟红旗一边点开手机实时查看大棚温度,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当前农事安排。
今年45岁的迟红旗是西华县迟营镇孙庄村人。2015年,在共青团河南省委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他流转土地,成立百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从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引进“斯维特”“金冠”“京颖”等最新小果型西瓜品种,开启了吊西瓜种植道路。不同于传统地面种植,迟红旗将生产标准贯穿吊西瓜种植全程,采用空中吊蔓种植技术,从施用有机肥、物理除虫,到幼苗定植、人工授粉,再到成熟采摘,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把控温度、光照、水肥条件。
为让吊西瓜远离病虫害侵袭,合作社全面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实现按需供水供肥,地膜全覆盖抑草方案减少杂草竞争养分。夏季高温“闷棚”,利用高温杀灭土传病原体,冬天低温冻垡破坏病虫越冬环境,一系列季节性物理防控措施,让作物病虫害防控效果达95%以上。“正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合作社种出的吊西瓜甜度高、口感佳、个头匀称,单瓜约3斤,每座大棚产量可达6000斤,平均收益2万元左右,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迟红旗说。
西瓜丰收后,迟红旗又面临新挑战——如何打开市场。他积极乘借西华县政府主导打造的“西华田园”这一县域农业品牌,带着吊西瓜参加各类大型农副产品展销会,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还亲自到大中城市发展销售点,邀请消费者免费品尝。就这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百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吊西瓜很快打开市场,并销售到了郑州、上海、南京等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现在,我们合作社的吊西瓜供不应求,每年还未成熟就被预订一空。”迟红旗自豪地说。
小小的吊西瓜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政府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像迟红旗这样的新农人投身小果型西瓜种植,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如今,西华县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小果型西瓜生产基地,3.5万亩的种植规模位居河南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严格检测和评审,百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吊西瓜等农产品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这就像为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铺就了走向市场的‘高速公路’。”迟红旗笑声爽朗。
“下一步,我还要继续在吊西瓜等小果型西瓜种植道路上进行探索,让吊西瓜更甜、质量更优,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说起未来,迟红旗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