址坊镇:发挥调解员作用 化解老百姓纠纷
作者:
来源:周口市西华县址坊镇
发布时间:2025-08-06 18:07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址坊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五治”融合,紧扣“培、排、调、回、宣”,落实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优化组织强壁垒,精选调解“排头兵”。积极将“乡贤五老”力量、“法律明白人”和法律顾问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充实各方调解力量,每年坚持至少开展2次人民调解员业务工作培训,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邀请政法单位向基层人民调解员讲解日常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律依据及技巧方法,交流调解心得,提升化解纠纷质效。目前全镇共有人民调解员30余人,法律明白人180余人,今年以来开展人民调解员暨法律明白人培训2次。

多管齐下勤排查,不留死角“全覆盖”。每月组织人民调解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大节庆期间专项排查,切实做到预防在先、化解在小,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重点加强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领域的排查调处工作,通过整合网格化资源力量,明确“网格巡、入户访、座谈征、舆情寻、上级派”等方式,主动搜集民情诉求,实现从“坐等上门、被动调解”到“主动排查、主动解决”的转变,对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建立清单台账,确保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排查彻底、解决及时。2025年以来,址坊镇综治中心共登记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02余件,成功调处100件,调处成功率达98.2%。

多方联动巧化解、当好纠纷“灭火器”。依托镇信访联席会议基础,有效整合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站办力量,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和研判,严格落实“三级三调”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全力调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业务站办“会说、能说、管用”的职能优势和基层人民调解员熟悉村情、社情、民情的群众优势,切实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落到实处,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共建平安和谐新街。

落实回访多用心,筑牢成果“防火墙”。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调解、谁回访”的工作原则,落实“一通电话、一次见面、一个评价”的回访工作机制,建立“纠纷是否化解、协议是否履行、群众是否满意”的三个是否工作标准,组织综治办人员对已经办结的各类纠纷做实跟踪回访,在纠纷化解后及时开展回访工作,确保真结案、真化解、真满意。以电话访谈或上门询问的形式了解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情况,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效,防止纠纷反弹,达到“调处一件纠纷,留下一片和谐”的社会效果。对未能一次达成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主动上门了解当事人思想动态,倾听诉求意愿,落实感情疏导、法治宣传等措施,积极引导当事人依法反映诉求。截至目前已对化解案件已逐一完成回访,回访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协议履行率100%。

全面发动强宣传 ,织就调解“安全网”。以法律九进为工作抓手,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街道集日时间节点,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自治载体作用,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工作,以面对面宣传的形式,推动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将矛盾纠纷排查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结合真实案例,以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婚恋、家庭、邻里等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遇事找法、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以“菜单式”法律服务、“精准式”法律讲解、“流动式”法律课堂等方式不断加强普法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宣、教、解”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哪里的群众有法律需求,那里就有法律服务的工作目标,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共建和谐家园。

通过发挥调解员的积极作用,址坊镇成功化解了大量群众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一步,址坊镇将继续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平安址坊、法治址坊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杰